宝正网-制药机械设备【www.baozheng360.com】 / 2014-07-24
近年来,生物制药产业日渐兴起,中国在这方面也大有可为,近些年用在生物制药上的投入非常多,市场也被世界看好,但有价值的产出却很少。随着投入逐年增加,政策不断扶持,然而我国生物制药业的脚步仍赶不上西方发达国家,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:
首先,基础薄弱,投入相对不足。制药设备专家说,中国制药工业本身基础薄弱,生物制药与西方自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。“这就好比造新型飞机,国外从设备到基本构架都有了,而我们从上游开发,到下游工程的人才、技术、设备都比较落后,许多方面几乎从零开始。国外大型药企在生物制药领域长期投入,厚积薄发,而我们仅在一段时间投入大,短期内很难看出明显成果。”郭云沛表示,发达国家药企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约为10%~15%,生物制药行业更高达20%,我国仅为1.5%左右。
其次,各自为战,难以形成规模。尤长宣介绍说,国外研发一种新药,往往由一家大型药企牵头,集中资金,集团作战,有针对性地攻克难题。而中国大型药企少,生物药企规模不大、实力不强,研发方向和经费使用上都相对分散,大家各自为战,甚至重复投资。尽管总投入多,但难以形成规模优势。郭云沛说,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,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,制约创新生物药的发展。
再次,可用人才不多。每年报考生物专业的学生不少,但粗放式培养导致高端科研人才不多。“拿简单的分子克隆技术为例,从基因扩增、转染、克隆筛选、鉴定,到转化、表达、纯化,没有几年的严格培训,是难以熟练掌握的。”尤长宣说,“这都导致创新不足,行业竞争力自然不高。”
最后,还存在政策制约。尽管国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,但制药设备专家指出,创新药很难进医保、定价机制不合理、审批流程太繁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,让企业和研发机构不愿在新药上冒险,导致生物仿制药一哄而上。
数据显示,我国从事生物仿制药的企业里,处于销售阶段的有5家,临床阶段8家,临床前或拟投资的15家。预计到2015年,我国生物仿制药的年销售额将增长到4478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%,占全国医药销售总额的62%。但制药设备专家指出,国内还没掌握研发生物仿制药的某些关键技术,如单抗类靶向药的纯化技术。“目前只有风湿免疫科使用的抗人胸苷酸合酶(TS)单抗有国产仿制药,肿瘤治疗领域至今还难寻国产药的身影。”
Copyright © 2005-2021 陕西宝正机械有限公司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客服热线:029-82200091
ICP备案证书号:陕ICP备18017856号-1
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美国科技产业园